相貫線數控切割機是一種通過數字程序控制多軸聯動系統,實現管材相貫線及坡口高精度切割的機電一體化設備,廣泛應用于鋼結構、石油化工、造船及建筑工程領域。該設備支持火焰(適用于碳鋼)與等離子(覆蓋各類金屬)雙切割工藝,切割管徑范圍50-1500mm,切割長度可達18米,切割厚度覆蓋1-180mm,運行精度達±0.2mm。其核心優勢在于五軸或六軸聯動控制系統,集成割炬擺動、旋轉及升降功能,可自動生成切割路徑并執行偏心補償、坡口角度調整等操作,滿足主管與支管正交、斜交、偏心交等復雜相貫結構的加工需求。
一、環境與安全準備
場地檢查
地面平整:確保設備安裝地面堅實、平整,無明顯傾斜或沉降。
空間充足:檢查設備周圍是否有足夠的操作空間,特別是管材的上料、下料區域,避免干涉。
通風良好:切割過程會產生煙塵和有害氣體,確保車間通風系統正常運行,或配備專用煙塵凈化裝置。
安全防護
清除障礙物:清理設備周圍雜物、工具、油污等,防止絆倒或引發火災。
檢查安全標識:確認急停按鈕、警示標志、防護罩等安全裝置完好有效。
個人防護:操作人員必須穿戴好防護眼鏡、防塵口罩、耳塞、防護手套和阻燃工作服。
二、設備狀態檢查
機械部分檢查
導軌與滑塊:檢查X、Y、Z軸及旋轉軸(A軸)的導軌、滑塊是否清潔,有無灰塵、鐵屑或油污。必要時用無絨布和專用潤滑油擦拭并潤滑。
傳動系統:檢查齒輪、齒條、同步帶、減速機等傳動部件是否緊固,有無磨損、松動或異響。
夾具與卡盤:檢查管材夾緊裝置(如三爪卡盤)是否靈活,夾持面是否清潔、無損傷,確保夾持力足夠且同心度良好。
割炬升降機構:手動測試割炬升降是否順暢,限位開關是否有效。
電氣系統檢查
電源連接:確認電源電壓、頻率與設備要求一致(通常為380V/50Hz),接地可靠。
電纜與接頭:檢查所有電纜(動力線、編碼器線、控制線)有無破損、老化或松動。
控制柜:打開電控柜,檢查內部無積塵、無水汽凝結,斷路器、接觸器等元件無燒蝕痕跡。
氣路系統檢查(適用于火焰/等離子切割)
氣體供應:確認氧氣、丙烷/乙炔(火焰切割)或壓縮空氣、氮氣、氧氣(等離子切割)氣源充足,壓力符合設備要求。
管路連接:檢查氣管有無老化、裂紋、泄漏,接頭是否緊固。
調壓閥與過濾器:檢查調壓閥是否正常,過濾器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換。
割炬與噴嘴:檢查割炬是否完好,噴嘴、電極(等離子)是否清潔、無堵塞、無燒損,中心對中良好。
三、軟件與程序準備
開機與系統啟動
按正確順序開啟設備電源(主電源→控制柜→操作臺)。
啟動數控系統,等待系統自檢完成,無報警信息。
回零操作(機械原點復位)
執行“回零”或“回參考點”操作,使所有運動軸(X、Y、Z、A)回到機械原點位置。
這是確保坐標系統準確的基礎,每次開機后必須執行。
程序準備
導入切割程序:通過U盤、網絡或直接編程方式,將預先設計好的相貫線切割程序(通常為G代碼或專用格式)導入數控系統。
程序校驗:使用數控系統的“空運行”或“圖形模擬”功能,檢查切割路徑是否正確,有無干涉或超程風險。
參數設置:根據管材材質、厚度、切割方式(火焰/等離子)設置正確的切割速度、預熱時間、穿孔時間、氣體壓力等工藝參數。
四、材料與工裝準備
管材檢查
檢查待切割管材的直徑、壁厚、長度、材質是否與程序要求一致。
檢查管材表面是否平直,有無嚴重彎曲、銹蝕或焊縫突起,以免影響切割質量和夾持精度。
上料與裝夾
使用吊裝設備將管材平穩放置在支撐托架上。
將管材一端裝入主軸卡盤,手動或自動夾緊,確保管材軸線與設備中心線對齊。
調整尾座頂尖(如有)進行支撐,防止長管材下垂。
五、試運行與校準
空載運行
在不點火的情況下,運行切割程序,觀察各軸運動是否平穩、協調,有無異常噪音或抖動。
割炬對中校準
使用專用對中工具或激光對中儀,確保割炬中心與管材旋轉中心(A軸)精確對中。
調整Z軸高度,使割炬噴嘴距離管材表面為設定的切割高度(通常3~5mm)。
試切割(可選)
在廢料管或邊角料上進行短距離試切割,檢查切口質量(垂直度、光潔度、掛渣情況),并根據結果微調工藝參數。
